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视野  > 正文

美中竞争不一定导致冲突
时间:2019-07-04

参考消息网74日报道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626日发布题为《反思美中竞争:下一代视角》的报告称,美中战略竞争将是在未来几年看待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但并不是唯一视角。

文章称,从一个潜在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到一个“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描述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北京在美国国内日益被视为经济竞争对手,以及对美国在亚洲甚至整个海外势力的挑战。围绕中国及其世界地位的讨论正在发生变化。

2019年春天,布鲁金斯学会副会长兼外交政策负责人布鲁斯·琼斯召集了该学会的4名学者和会员——塔伦·查布拉、拉什·多希、瑞安·哈斯和米拉·拉普-胡珀,这些新一代外交政策学者就如何看待围绕中国和美中关系的未来进行了探讨。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文字记录,这些记录反映了他们对中国不断变化的外交政策意图的评估、他们对于如何定义不断变化的美中关系的讨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的战略竞争态势以及潜在的政策对策:

冷战以来,指导美中关系的各种假设正在被重新审视,有的甚至被彻底推翻。中国日益增强的实力和影响力在其周边地区和全球各地正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使得政策和对策的调整成为必要。

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在各个战略和地区领域中与日俱增的重要性。从技术到全球经济和全球治理,从东南亚到欧洲,越来越多的问题领域正受到中国行为和美中关系的影响。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要求美国在除了传统防务问题之外的一系列领域——包括外交、基础设施、发展、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采取协调一致的努力。不过,美国决策者也不能忽视印度洋—太平洋(3.430, 0.00, 0.00%)地区不断变化的安全均势,以及其对美国行动能力和美国与该地区国家联盟的可靠性的影响。

冷战模式对于当前的形势具有局限性,拙劣的类比可能会导致糟糕的决策。然而,这种谨慎态度不应阻止学者们反思冷战历史,以吸取适用于当前的教训。

虽然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在一开始制造了一些紧张和敌对的领域,但不应该认为所有的竞争领域都会导致恶性循环。在非洲发展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应该进一步探讨“力争上游”的积极态势的可能性。

美中战略竞争将是在未来几年看待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但并不是唯一视角。大国竞争的重新出现不会消除全球面临的严峻的跨国挑战。从抗击传染病到防范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美国和中国必须努力保持合作的渠道。

除了上面这些需要注意的之外,美中战略竞争日益紧张的局面现在已经摆在人们面前。这种竞争不一定会导致冲突,但这种关系需要人们的持续关注和长期努力。

 

 



上一篇:日本如何在中美夹缝中生存
下一篇:欧洲不愿再中美间选边站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